训练分类器
本指南介绍如何在 OV80i 摄像头系统上配置和训练分类模型。当需要基于视觉特征自动将对象分类到不同类别时,请使用本流程。
何时使用 Classification: 根据类型、尺寸、颜色或状态对零件进行分类;识别不同的产品变体;具有多种可接受类别的质量控制。
先决条件
- 已激活的配方,且已配置成像设置
- 已完成(或跳过)模板图像和对齐
- 已定义检验 ROI
- 代表每个要检测类别的样本对象
步骤 1:访问 Classification Block
1.1 导航至 Classification Block
- 点击 "Classification Block" 在面包屑导航中,或
- 从导航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
1.2 验证先决条件
确保以下区块显示为绿色状态:
- ✅ 成像设置
- ✅ 模板与对齐(或跳过)
- ✅ 检验设置
步骤 2:创建 Classification Classes
2.1 定义您的类别
- 在 "Inspection Types" 下点击
Edit
- 为要检测的每个类别添加一个分类
2.2 配置每个类别
对每个类别:
- 输入类别名称: 使用描述性名称(例如“Small”、“Medium”、“Large”)
- 选择类别颜色: 选择用于视觉识别的不同颜色
- 添加描述: 关于该类别的可选细节
- 点击
Save
2.3 类命名最佳实践
良好名称 | 不良名称 |
---|---|
Small_Bolt, Medium_Bolt, Large_Bolt | Type1, Type2, Type3 |
Red_Cap, Blue_Cap, Green_Cap | Color1, Color2, Color3 |
Good_Part, Defective_Part | Pass, Fail |
Screw_PhillipsHead, Screw_Flathead | A, B |
步骤 3:捕获训练图像
3.1 图像捕获过程
对于每个类别,至少拍摄 5 张图像(推荐 10 张以上):
- 将代表该类别的对象放置在检验区域
- 验证对象是否在 ROI 边界内
- 点击
Capture
以拍摄训练图像 - 从下拉菜单中选择适当的类别
- 点击
Save
以存储带标签的图像 - 以同一类别的不同示例重复
3.2 训练数据要求
类别 | 最少图像数量 | 建议图像数量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每个类别 | 5 | 10-15 | 图像越多,准确性越高 |
总数据集 | 15 张及以上 | 30-50 张及以上 | 在所有类别之间保持平衡 |
边缘情况 | 每类 2-3 张 | 每类 5 张及以上 | 边界示例 |
3.3 训练图像最佳实践
应当:
- 在每个类别内使用不同的示例
- 改变对象的方向和位置
- 包含良好的照明条件
- 捕捉边缘情况和边界示例
- 保持 ROI 构图的一致性
切勿:
- 反复使用相同对象
- 在一个 ROI 中包含多个对象
- 在同一张图像中混合类别
- 使用模糊或光线不足的图像
- 拍摄之间改变 ROI 尺寸
3.4 质量控制
在捕获每张图像后:
- 在预览中检查图像质量
- 验证正确的类别标签分配
- 使用
Delete
按钮删除低质量图像 - 如有需要,重新拍摄
步骤 4:配置训练参数
4.1 访问训练设置
- 点击
Train Classification Model
按钮
4.2 选择训练模式
根据需要选择:
训练模式 | 时长 | 准确度 | 应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Fast | 2-5 分钟 | 适合测试 | 初始模型验证 |
Balanced | 5-15 分钟 | 生产就绪 | 大多数应用 |
Accurate | 15-30 分钟 | 最高精度 | 关键应用 |
4.3 设置迭代次数
手动迭代设置:
- 低(50-100):快速测试,基础准确性
- 中(200-500):生产质量
- 高(500+):最高精度,训练较慢
4.4 高级设置(可选)
Batch Size(批量大小):
- 较小批量:训练更稳定,但速度较慢
- 较大批量:训练更快,但稳定性可能较差
Learning Rate(学习率):
- 较低值:更稳定,学习较慢
- 较高值:学习更快,存在不稳定风险
建议: 除非有特定性能要求,否则使用默认设置。
步骤 5:开始训练过程
5.1 初始化训练
- 查看训练配置
- 点击
Start Training
- 在训练模态框中监控进度
5.2 训练进度指标
监控以下指标:
- 当前迭代次数: 训练循环的进度
- 训练准确度: 模型在训练数据上的表现
- 估计时间: 剩余训练时长
- 损失值: 模型误差(应随时间降低)
5.3 训练控制
训练过程中可用的操作:
- Abort Training:立即停止训练
- Finish Early:达到当前准确度后停止
- Extend Training:如有需要,增加更多迭代
5.4 训练完成
训练会在以下情况下自动停止:
- 达到目标准确度(通常为 95% 及以上)
- 达到最大迭代次数
- 用户手动停止训练
步骤 6:评估模型性能
6.1 查看训练结果
检查最终指标:
- 最终准确度: 在生产使用中应大于 85%
- 训练时间: 记录持续时间以备后续参考
- 收敛性: 验证准确度是否趋于稳定
6.2 模型质量指标
准确度范围 | 质量等级 | 建议 |
---|---|---|
95%+ | 优秀 | 生产就绪 |
85-94% | 良好 | 适用于大多数应用 |
75-84% | 一般 | 考虑更多的训练数据 |
<75% | 较差 | 使用更多/更好的图像重新训练 |
6.3 诊断性能不佳
问题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案 |
---|---|---|
低准确度 (<75%) | 训练数据不足 | 增加标注图像 |
训练没有提升 | 图像质量差 | 提升照明/对焦 |
类别混淆 | 外观相似的对象 | 增加更多区分性样本 |
过拟合 | 每类图像过少 | 在各类别之间平衡数据集 |
Step 7: Test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
7.1 Live Testing
- Click
Live Preview
to access real-time testing - Place test objects in inspection area
- Observe classification results:
- 预测的类别名称
- 置信度百分比
- 处理时间
7.2 Validation Testing
Systematic validation process:
测试对象 | 预期类别 | 实际结果 | 置信度 | 通过/失败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已知类别 A 的对象 | 类 A | _____ | ____% | ☐ |
已知类别 B 的对象 | 类 B | _____ | ____% | ☐ |
边界示例 | A 类或 B 类 | _____ | ____% | ☐ |
未知对象 | 低置信度 | _____ | ____% | ☐ |
7.3 Performance Validation
请验证以下方面:
- 准确性(Accuracy): 对已知对象的正确分类
- 置信度(Confidence): 对清晰样本具有较高置信度(>80%)
- 一致性(Consistency): 对同一对象的结果可重复
- 速度(Speed): 适用于您应用的可接受处理时间
Step 8: Model Optimization
8.1 If Performance is Unsatisfactory
迭代改进过程:
- 确定问题区域:
- 哪些类别易混淆?
- 哪些对象被错误分类?
- 置信度水平是否合适?
- 增加有针对性的训练数据:
- 更多混淁类别的示例
- 边缘情况和边界示例
- 不同照明/定位条件
- 重新训练模型:
- 使用 "Accurate" 模式以获得更好性能
- 增加迭代次数
- 监控准确性的提升
8.2 Advanced Optimization
对于关键应用:
- 数据增强(Data augmentation): 使用多样化的照明和位置
- 迁移学习(Transfer learning): 从相似训练模型开始
- 集成方法(Ensemble methods): 结合多个模型
- 定期重新训练(Regular retraining): 使用新生产数据更新
Step 9: Finalize Configuration
9.1 Save Model
- Verify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
- Model automatically saves when training completes
- Note model version for documentation
9.2 Documentation
Record these details:
- Training date and version
- Number of images per class
- Training mode and iterations used
- Final accuracy achieved
- Any special considerations
9.3 Backup Configuration
- Export recipe for backup
- Save training images separately if needed
- Document model parameters
Success! Your Classifier is Ready
Your trained classification model can now:
- Automatically categorize objects into defined classes
- Provide confidence scores for each prediction
- Process images in real-time for production use
- Integrate with I/O logic for automated decision-making
Ongoing Maintenance
Regular Model Updates
- Monitor performance over time
- Add new training data as needed
- Retrain periodically to maintain accuracy
- Update classes for new product variants
Performance Monitoring
- Track accuracy metrics in production
- Identify drift in model performance
- Schedule retraining based on performance degradation
Next Steps
After training your classifier:
- Configure I/O logic for pass/fail decisions
- Set up production workflows in IO Block
- Test complete inspection system end-to-end
- Deploy to production environment
常见陷阱
陷阱 | 影响 | 防范措施 |
---|---|---|
训练数据不足 | 准确率低下 | 每个类别使用 10 张以上图像 |
类别不平衡 | 有偏的预测 | 各类别图像数量相等 |
图像质量差 | 结果不一致 | 优化照明和对焦 |
类别过于相似 | 分类混淆 | 选择清晰且互斥的类别定义 |
缺乏验证测试 | 生产失败 | 始终使用未见对象进行测试 |